编者按:
新就业群体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于这类群体,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务。
开放包容的宁波,一直在努力与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如何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宁波,拥有“阿拉宁波人”的归属感?如何想他们所想,让“急难愁盼”问题更快解决?如何提供暖心服务,缓解他们一路奔波的疲惫?如何落实好各项保障,确保有人做事、有钱做事?
宁波市总工会融媒中心推出“凝‘新’聚力甬工担当”系列报道,从建会入会、关爱服务、多维赋能、劳动维权、工作保障等五个方面剖析宁波新就业群体工作的管理与服务。今日推出第二篇《宁波工会:全城暖“新”成风尚》。
这个夏天,宁波再次兴起一场全城动员的“城市超人”守护计划。
从清凉盲盒到健康义诊,从亲子阅读到心理“凉方”,这场由宁波市总工会联合社会各界发起的活动,为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送去了丝丝凉意与深切关怀。活动迅速引发关注,相关话题一度冲上新浪微博同城热搜榜,成为宁波全城暖“新”的生动注脚。
然而,这场守护计划,只是宁波暖“新”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更深远、更持久的温暖,正通过遍布全城的工会驿站,悄然渗透至每一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日常生活中。
宁波工会的暖“新”行动,始于对新就业群体需求的深刻洞察与科学规划。自2021年起,市总工会便以前瞻性的眼光,绘制了工会驿站的“规划蓝图”。秉持“便利、安全”的原则,优先在外卖小哥聚集的商圈楼宇、快递中转站、物流园区设立驿站,确保新就业群体能便捷使用。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750余个工会驿站。这些驿站不仅数量众多,更在服务内容上充分考虑了新就业群体的需求,年服务量超500万人次。
走进宁波的工会驿站,不难发现,这里的每一项设施、每一个配套都承载着工会“娘家人”的深厚情谊。从基础的饮水、充电、加热服务,再到个性化的守护计划、赋能行动等,宁波工会驿站正不断升级优化,满足新就业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位于北仑霞浦物流园区的“红蚂蚁”驿站,以其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和“集卡司机服务全周期”模式脱颖而出,曾获评全总“最美驿站”。这里不仅有凉爽的空调、免费的茶水、还有全自动按摩椅、洗衣机等设施,让长途奔波的集卡司机们得以片刻放松。驿站所在的工业社区更是探索出涵盖家庭支持、技能培训、政策宣讲等20个常态化项目的服务模式,成为集卡司机们的“暖心之家”。
工会驿站作为暖“新”载体,它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汇聚社会爱心力量、展现宁波城市温度。
一方面,工会充分利用自有阵地,如职工服务中心、工人文化宫等,打造了一批硬件设施和氛围布置都兼具亮点与创新的服务站点。另一方面,工会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通信企业、金融网点、城管驿站、邮政、加油站等共建驿站,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在鄞州区潘火街道,“暖新里”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便是社会参与的典范。这里不仅有工会驿站提供基础服务,周边365米长的街区更是汇聚了100余家爱心商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爱心早点等多元化服务。这种工会引导、社会参与的模式,不仅扩大了工会驿站的辐射范围,也显著提升了社会影响力。
2025年,宁波的工会服务暖心度仍在持续提升。据悉,宁波市正在以“标准化、社会化、数字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全面提升工会驿站“建、管、用”全流程管理模式,今年全市已启动改造提升的工会驿站达到276个,其中24小时不打烊驿站达13个。
未来,宁波将进一步提升工会驿站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数字赋能、分级管理、整合服务等举措,构建“15分钟服务圈”;同时,继续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与守护,构建起“工会引导、社会参与、劳动者受益”的长效机制。
在宁波,每一个工会驿站都是一座温暖的灯塔,照亮新就业群体的前行之路。从规划先行到创新服务,从社会参与到未来展望,宁波工会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全城暖“新”的深刻内涵。
宁波市总工会融媒中心: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