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早上8点,慈溪市宗汉街道“骑点咖啡”的玻璃门缓缓推开,22岁的赵静熟练地调试着咖啡机。奶泡机的嗡鸣声中,她手持拉花缸,在咖啡表面勾勒 出细腻的树叶图案。很难想象,两个月前,这位皮肤黝黑的姑娘还在街头日均骑行50公里,风里来雨里去地配送外卖。如今,她的身份已转变为咖啡店的主理人,而这一切改变,都源于慈溪市总工会创新推出的“创业试验田”项目。
5月29日当天,骑手们聚集在“骑点咖啡”提前过端午
作为全国制造业重镇,慈溪活跃着8万余名物流、快递等新就业群体劳动者,其中外卖骑手超过5000人。日均工作14小时、职业发展受限,是这群年轻人的普遍困境。赵静的经历颇具代表性:毕业后从江西赣州来慈务工,三年骑手生涯里,她见证过凌晨三点街头的星光,也体会过暴雨中订单超时的焦虑。“每天像陀螺一样转,不知道自己还能干点其他的什么事,对未来有迷茫。”她的感慨,道出了许多新就业劳动者的心声。
不久前,慈溪市总工会推出“创业试验田”项目,和宗汉街道总工会联合打造首个新业态职工之家,以咖啡店场景为载体,为劳动者提供零成本创业实践机会。“我们发现,这群年轻人大多有‘老板梦’,但缺乏试错成本和资源支持。”慈溪市总工会副主席沈娜介绍,项目启动后,很快吸引了首批参与者,赵静便是其中之一。
走进“骑点咖啡”,店内的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社会力量的温暖:咖啡机由本地电器企业捐赠,实木吧台来自爱心商家,墙上的越窑青瓷装饰画出自非遗传承人之手。为保障项目落地,慈溪市总工会联动多方资源:两家资深咖啡店派出资深咖啡师驻店指导,从咖啡豆烘焙度到拉花技巧倾囊相授;美团外卖开通绿色运营通道,不仅减免平台佣金,还派专员优化线上订单系统。从设备到技术,从供应链到客源,公益商家几乎“包办”了创业前期所有难题。
从骑手到咖啡店主理人,赵静华丽转身
“这一个月营业下来,我觉得自己变得漂亮也更加自信了,未来想回老家开一家小咖啡店。”赵静笑声朗朗,和大伙分享着近一个月来的转变,她说,现在能亲手制作一杯杯咖啡,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做40杯咖啡,生活大变样了也更加有奔头。
每天下午1点半点,是“骑点咖啡”相对热闹的时刻,不少骑手们纷纷来到咖啡店。原来,咖啡店还与爱心餐项目联动,进一步丰富服务内涵。骑手可每天在 APP下单,5.1元的价格购买当天一荤两素的爱心餐,取餐和用餐点就设置在咖啡店。这一举措既解决了骑手用餐问题,又增加了咖啡店人气,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多方共赢。“以前随便在哪里挤挤扒口饭,现在能坐在有空调的咖啡店里用餐,幸福指数很高。”骑手王师傅的感慨,折射出项目的另一重价值——这里不仅是创业试验场,更是新就业群体劳动者的“心灵驿站”。
“骑点咖啡”还是骑手们的心灵驿站
除去发给赵静的工资和奖金,“骑点咖啡”同步积累新就业群体帮扶基金,未来用于困难骑手救助和职业培训,从而形成“创业-盈利-反哺”的良性循环。而赵静经过培训,不仅熟练掌握了咖啡制作技能,还逐步学会了店铺的整体运营,在实现个人职业转型的同时,也为新就业群体树立了榜样。
众多爱心商家完成项目的托举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无数温暖故事在不断上演。爱心商家上品行花艺负责人送来绿植扭头就走;四四拍面包店主理人每天挤出时间赶到“骑点咖啡”指导赵静制作糕点;美团区域负责人被项目打动,计划每年推荐20名优秀骑手参与体验。
“骑点咖啡的意义,不仅是帮一个骑手转型,更是证明:只要给机会、搭平台,这群肯吃苦的年轻人能创造无限可能。”沈娜表示。据悉,接下来,慈溪市总工会还将增设骑点花房、骑点卖场等更多职业体验场景,让更多奔波在城市街头的新业态劳动者,能在“创业试验田”里播种梦想,收获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