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矩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工会片区化工作新成效:宁波江北的创新实践与服务升级
发布时间:2025-03-07 16:16:04 来源:本站原创

2月26日晚,宁波市江北区智工之家(118工业社区)内灯火通明,50多名来自江北各企业单位的职工,正学习使用AI软件合成动态图片。“我们今年公益乐学首场课安排的就是AI办公课,当时教室都站满了职工,所以这次火速又开了一场。”江北区前江街道总工会兼职副主席、118工业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建蒙说。

据了解,江北区“智工之家”公益乐学是由江北区总工会、江北区前江街道总工会携手宁波市五一培训学校,面向江北区广大企业及职工推出的个性化公益培训服务。依托江北智工之家这个江北区制造业产业工人示范基地,前江街道总工会于去年12月成立片区服务站,开启了江北工会片区化工作试点的新征程。

为满足辖区职工多样化需求,江北区前江街道总工会将智工、云谷两大片区,打造成“惠工益企幸福圈”和“十五分钟共享生活圈”两个特色服务圈层,形成“两心双圈”差异化服务体系。智工片区聚焦片区内制造业企业需求,以江北智工之家为核心,利用3大中心与10个展厅、4个工匠学堂与15个创新工作室,构建“131415+N”服务网络,服务工会会员超2.7万。云谷片区以“1122+N”模式为核心:1个职工服务站+1个国际技术合作中心、2大共享空间、2间职工书屋和N个配套服务点,服务数字港航、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职工3.4万余人。

为保障片区化服务高效落地,前江街道工会创新建立“四级片区管理体系”——片区长、街道联络员、片区工作者、社会力量协同联动,通过动态走访、需求摸排,形成“层层把控、级级落实”的工作机制,织密基层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推出助力七大产业链协同创新、职工技能培训、心理健康辅导、社交联谊和子女托管等“八项特色服务”。以“需求导向+精准服务”为原则,片区服务站成立以来,片区已开展服务活动55场,计划年均开展活动超 200 场,覆盖职工 1.2万人次,切实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

在片区化服务框架下,前江街道总工会探索出了前江特色服务,江北工会的另一试点甬江街道压赛堰片区,则通过“社区摸排需求-点对点推荐”模式,打造“家门口就业”样本。

“要找个灵活用工的工作实在不容易,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我的灵活岗位。”家住压赛堰社区的宝妈王秀介绍,去年她刚生完孩子,陷入了“带娃+挣钱”的双重困境,在江北区人社局和甬江街道总工会举办的“春风送岗、筑梦甬江”就业招聘会上终于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

压赛堰片区涵盖3个居民片区,现有常住人口10000余人,辖区流动人口多,就业群体多样,具有融合性、灵活性的区域特色。为此,片区联合社区网格员对辖区内大龄失业、低保、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服务群体进行排摸,收集就业服务需求,筛选并整合现场招聘岗位资源,将岗位匹配前置于招聘会,求职者可直接至心仪的企业进行现场应聘。据悉,招聘会现场,永成物业、开利控股集团、宇洲液压、达人村等21家优质企业到场,提供近300个就业岗位。

据介绍,江北工会压赛堰片区打造“Ya!家”工会服务品牌,建立“123456+”运行机制:以1个职工服务站为核心,2个驿站+3个共享站、4个集群区、5条工乐线路和6大服务板块,精准对接辖区“居民求职、企业用工”双向需求。

宁波工会大抓基层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江北区总工会以“片区化服务”为突破口,通过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创新管理模式、精准对接职工需求,推动工会服务向基层延伸、向精细化发展。从“两心双圈”的差异化布局,到“Ya!家”的精准帮扶,工会片区化服务“江北试点”通过服务创新,不仅提升了职工幸福感,更激活了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据悉,江北区总工会已设立片区化服务工作运营专项补助。未来,随着服务体系的持续优化,工会片区化服务“江北试点”经验将在区内进一步推广。(吴倩  周永卫  顾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