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经区总工会积极申报,目前已有10名职工获得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5名职工上榜“港城工匠”,越来越多的工匠劳模在为海曙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一轮的产业创新急需专业的技术人才,海曙劳模工匠发挥所长,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宁波广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的化工工艺工程师柴立新,设计制造出全自动磁性粉体收集设备,每年为公司节约人工成本近300万元。宁波亿林节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杜科杰他为公司设计开发近130多款新产品,自主研发的产品以平均每年10款的速度呈现在市场上,让公司科技创新专利以每年同比100%速度递增,走在同行业的前端。 宁波市五龙潭茶业有限公司的制茶师杨晋良的茶园已经建成“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区)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等多个示范项目。同时受聘于“农村社区(CLC)终身学习研究所”特聘专家,为茶产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宁波市首批“十大工人发明家”朱良军独立完成近10项适用于起重机研制的油压机、自动送丝机、开平机组等专用设备的改进设计。
二、传承劳模工匠传帮带精神
目前一线技术工人占比少,生产工人结构明显老化,年轻青年技术工人青黄不接,已成为企业产业转型中的一大瓶颈。从2014年开始,海曙区总工会对申报单位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开始设立“海曙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截止目前,包括今年5月刚成立的南门陶薇首席工人工作室,目前海曙区已成立33个区级以上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涵盖了工业企业、医疗卫生、城管、婚姻调解、婚庆礼仪等各行各业。如今,海曙区通过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已经培养了一批各专业的领军人才梯队。在宁波雅戈尔服饰有限公司,何先撑工匠创新工作室设立后,与徒弟们不断钻研创新服装工艺,突破袖笼对位法和领型折线法等技术瓶颈;在宁波市凹凸重工有限公司朱良军工匠创新工作室,通过师徒结对带领弟子们全面掌握了焊接工艺,参与发明创造专利项目,在新产品研发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公司委以重点项目制造与调试。海曙区中医医院李宗伟工作室10名成员不断完善治疗理论体系,结对期间,共同治疗病人3000余人次,此外,还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风后遗症等疑难病人近1000人次,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海曙劳模工匠们通过传、帮、带,从思想品德、专业水准等方面对徒弟加以培养,言传身教把“秘籍绝技”传授给这些的年轻“接班人”,为企业和社会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三、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
各级工会借助新媒体等多种载体,加强职工平台建设、打造劳动文化品牌,放大社会效应。辖区工匠劳模不断激发爱岗敬业、奉献力量的工作热情。疫情期间,全国劳模夏慧星组建“爱心车队”,专门为全市医护人员义务提供出行服务;段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疫科科长、市级劳模司徒炜敏坚守一线,获评海曙第一批防“疫”先锋个人;海曙工匠梁文海组织20余名理发师志愿者,先后赶赴医院、防疫点为一线防疫人员免费理发10余场,服务1600余人次。全国劳模胡道林关爱困难职工,入户走访后针对致困原因定制暖心服务,为5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联系助学结对,组织公益服务团队为困难职工家庭病患提供陪护志愿服务30余次。海曙工匠团队多次走进企业,为一线职工送上大师级公益服务。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五一前海曙区总工会精心制作“致敬新时代劳动者”宣传片,拍摄了辖区内各行各业的劳模工匠奉献故事,最终在“学习强国”宁波学习平台、海曙发布、海曙职工之家、宁聚等平台投放,收到良好的反响。
(区总综合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