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媒体聚焦

海曙新闻|匠心铸就海曙品质

发布时间:2018-12-14

全媒体记者林婷婷 通讯员郑轶文

打磨一款占据欧洲市场10%以上的修枝机,需要多久?“海曙工匠”之一,宁波爱乐吉电动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李志军的答案是:8年。日前,记者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见到了这款产品重量仅为2.2千克的修枝机,轻巧的设计、先进的使用流程,一经问世,便获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

“这是企业的拳头产品,目前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李志军自信地告诉记者,整个产品研发离不开团队的协作。李志军所在的团队共有6人,他与30多岁的骆春松是结对师徒,日常传授有关结构设计、产品设计的专业技能。结对期间,李志军和骆春松共同研发修枝机、打草机、吸叶机、高枝机等系列产品,获得多项国家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

正是“李志军”们坚守着内心的宁静,凭着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匠心,才能研发出质量过硬的产品。记者从区总工会了解到,近年来我区围绕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一线职工队伍,多维度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积极构建“培育、引领、关爱”三位一体的海曙劳模工匠培养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共培育全国、省、市、区级劳模累计190人,获评市“港城工匠”及提名奖7人;拥有全国、省、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5家,区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5家。

以劳模创新引领职工创新,以工匠精神培育技术工人。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等示范引领效应,不断推动职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企业发展走向深入。以星箭航天高泽普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例,在工作室牵头下,职工们大胆设计,参与完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又如永耀电力方伟工匠创新工作室团队,研发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计16项,其中“变电站防误解锁钥匙管理箱项目”荣获浙江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目前,全区已有全国及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各1家,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3家,区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5家。

在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逐渐发挥作用的基础上,今年区总工会通过设立81890全国劳模“匠·道”工作室,集聚全区各级劳模(工匠)工作室团队28家,精准服务企业职工。如叶建敏、梁文海、张顺苗等劳模工匠志愿团队多次进企业为一线职工送去专业服务,传递工匠劳模精神。“职工的需求能第一时间了解到,他们的困难由我们来解决,服务更加精准。”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为提升职工技能,我区开展了各级工会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岗位练兵,仅今年各类活动就有30余场,让各行业职工充分展现才能,开启技能人才的工匠晋级之路。“比赛也为我区建立工匠人才优秀资源‘储备库’打下了基础,可以‘寻找’到不同专业特长技能的人才。”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区将不定期组织工匠赴高等院校进行综合素质研修提升,实现人才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共赢。

针对培育选树劳模工匠人才,我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保障,形成上下联动。区总工会出台文件开展“海曙工匠”评选表彰活动及区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按照具有专业特长、掌握高超技能等标准,评选“海曙工匠”和“海曙工匠提名奖”人选,在全区营造人人当工匠、人人学工匠的良好环境。

“向上打通晋升通道,还要建立服务激励机制,关心关爱劳模工匠。”为此,我区借助全媒体宣传渠道让劳模工匠走到台前,提高社会对劳模工匠的认同感。截至目前已推选获评“港城工匠”4人、“港城工匠”提名奖3人,累计下发海曙工匠评选表彰奖金14万元,下拨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补助经费1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