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媒体聚焦

浙江日报|水军: 基层微创新 村子大变样

发布时间:2018-01-17

记者 尤畅 王丹静 通讯员 续大治

村域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水家村,虽然分布着数十家铝制品加工企业,却终日空气清新、河水洁净。这让村联合基层工会主席水军颇感自豪——“两年内村里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离不开阿拉‘工商联’。”

他口中的“工商联”不是广为人知的工商业联合会,而是村民们对“村联合基层工会与村商会联席会议制度”的亲切称呼。正是在水军的主导下,2015年底,这项联席会议制度在全省开了先河,并取得显著效果。

“这种‘工会+商会’的创新机制正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水军说。

水军的另一个身份是水家村的村支书。他清晰地记得,几年前村子上空常有黄烟弥漫,河水到了夏天更是浑浊难闻……铝制品加工业给村民带来高收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环境污染“痛点”。“虽然当时大企业都设工会,一些小微企业也由联合基层工会管理,但双方沟通不顺畅,区里、镇里的一些工作落实起来都要打点折扣。”

2015年,水家村成立了自己的商会,大企业都是会员单位,这让水军想到个法子:让联合基层工会和商会联手解决难题,村“工商联”由此诞生。

村“工商联”打响的“头炮”就是联合镇环保、城建、城管、综治部门进行村企业污染环保改造。在商会9家龙头企业的带头下,数十家小微企业积极响应,很快筹集资金1亿元,对全村的铝制品企业进行硬件改造升级。企业将所有生产车间搬上二楼,污水接入统一的管道,杜绝渗漏;使用清洁材料,封杀烟尘污染源头。同时,还专门成立环境督查小组。现在全村环境面貌一新,企业年产值也平均增加三成。

“环境问题解决了,‘以大带小、共同成长’又成为村‘工商联’的新目标。”水军说,商会内龙头企业拥有人才、技术的优势,大小企业“结对”,小企业技术革新的难题迎刃而解。

如今,村“工商联”已为企业解决大小难题130余个,为村民办实事26件。在“工商联”提议下,村里企业员工工资每年增加5%至8%,外地员工子女还解决了就近到凤岙学校入学的问题;员工能轮流参加各种培训、免费体检,村内企业职工已将村“工商联”看作娘家。

水军对记者说:“我们将继续走村串户,调研企业,收集职工合理化建议,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