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集聚近3000家制造企业的姜山镇,拥有2万余名产业工人,是名副其实的产业工人集聚大镇。
在人力资源优势凸显的情况下,如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转型,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提升产业工人幸福指数?近年来,姜山镇在全域推进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加大产业工人技能培养力度,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满足感和获得感,书写了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加大技能培养力度 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4月27日,姜山镇举行“姜山工匠”“最美产业工人”表彰大会暨“未来工匠”开班仪式,通过表彰一批深耕在一线的技术标兵,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加快推进地区产业技术创新,提高工业发展实力。
当天现场,在一线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的10名“姜山工匠”、20名“最美产业工人”获得表彰。20名优秀产业工人被列入姜山镇“未来工匠”培养计划,他们将在姜山镇与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共同培养下,提升专业技术,赋能企业发展。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们希望以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为支撑点,助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姜山镇工会主席余佳子说。
姜山镇是鄞州区工业强镇,辖区拥有近3000家制造企业,涉及智能制造、高端汽配、新材料等多个新兴产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竞争压力,帮助企业孵化培养一批紧缺的技术能手是助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
2021年,为了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弥补“学校所授”和“企业所需”衔接不足的问题,姜山镇成立金领学院,与市总工会五一学校、市内外高校对接合作,推动产业工人从学到练循序渐进成长,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截至目前,姜山金领学院已组织免费培训30余次,为辖区5000余名产业工人提供技能提升和职场成长平台。
为了让辖区更多产业工人享受职场成长福利,姜山镇还开发了姜山金领学院、蓝领学校微信小程序,设置培训网上报名、课程回放等多项功能,满足产业工人技能成长需求。
谈及此,获得本次“姜山工匠”荣誉称号的黄冠龙深有感触。黄冠龙任职于宁波长壁流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已有10余年的自动分析仪、电解质项目、综采物联协同控制系统开发工作经验。自参加姜山镇提供的蓝领学校职场技能培训课以来,黄冠龙在工作中不断取得突破。他主导开发的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优势,取代了原有的干簧管,大力推广应用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生产成本降低30%。
黄冠龙是姜山镇加大产业工人培养助推企业技术发展的其中一个典型。余佳子介绍,为了加快推进人才强镇建设,促进地区发展,姜山镇围绕新时代工匠成长全生命周期,从职业提升信息、竞赛荣誉信息、社会公益信息、社会信用信息、社会管理信息等五个维度进行工匠成长培育,从“企业工匠”选树、“匠苗成长”培育、“工匠智库”建设、“工匠发展”激励、“工匠之路”宣传等五个层面进行新时代工匠成长之路的全周期规划,以培育造就更多工匠劳模。
目前,姜山已有“全国优秀农民工”1人、获“省级五一劳动奖章”3人、区级以上工匠11人、区级以上劳模14人、“姜山工匠”52人、“最美产业工人”66人。
“未来工匠”培训班开班后,姜山镇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育100名专业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新时代技能精英,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为者“破圈出道” 让产业工人尽展其才
技能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如何在产业工人队伍中,挖掘一批深耕在技术岗位上的标兵?近年来,姜山镇围绕区域内先进产业集群、重点行业领域、新业态职业工种,开展常态化、全领域、多层次技能大赛比武,让产业技能人才“破圈出道”。仅去年,姜山镇举办技能竞赛20场次,1850名产业工人在各自领域同台竞技,尽展其才,劳模工匠不断涌现。
一花香引来百花香。姜山镇引领企业加大对“破圈”技能过硬产业工人的重视和肯定,充分发挥工匠、劳模、技能大师在技术攻关、技能培训、协同创新中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助力新一代技术工人实现从“工”到“匠”的蝶变。
“去年,我们开展各级工匠、劳模、技能大师等导师带徒活动,促成师徒结对20组。今年,我们还要加大师徒结对规模,帮助产业工人提升技能素养。”姜山镇相关负责人说。实际上,除了发挥劳模工匠在岗位上的“传帮带”优势外,姜山镇还鼓励企业树立劳模典型,在肯定劳模工匠技能的同时,提高劳模工匠的先锋榜样获得感。
蒋立忠是宁波永灵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从业35年来,他在机械加工制造、机械零件的冷加工工艺等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加工经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做好技术“传帮带”的同时,蒋立忠还是企业的党史学习教育、党的精神宣讲员,正不断地发挥着自身价值。
多维度有温度 保障产业工人安心工作
姜山镇现有产业工人2万余人,其中不乏各个岗位的佼佼者,他们中有些是资深员工,有些是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如何用暖心做法留住人才,让员工在这里工作得开心、生活得舒心?对此,姜山镇多措并举,从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多维度服务产业工人,争当产业工人的“贴心人”。
产业工人的建议通过什么途径向上级传达,如何保障自己劳有所获,针对产业工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姜山镇积极推进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在燃气具行业和15家重点企业开展规范化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五星级工会企业全面推进“职工说事”,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1+X”精细化管理和职工说事制度,为产业工人及企业谋福利、增效益。
以一舟集团为例,企业推出了“一舟说事”平台,设立职工说事工作室,由工会委员协调企业各部门轮班,对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教育培训等话题进行对话沟通。同时,设置职工说事信箱、开通公众号、组建微信群,开辟多种说事渠道,方便职工随时随地反映问题。
让人感到欣喜的是,一线职工还通过“一舟说事”平台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去年共收到意见建议20余条,其中有8条被采纳,实现了职工和企业双赢。
在此基础上,姜山镇还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员工宿舍、公寓,积极推进“一舟”“明佳汽配”“永灵航空”等企业职工书屋建设,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发动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母婴室、幼儿园、托儿所和假期托管班,发放交通补贴,组织外地员工包车返乡等。此外,还开展姜山镇“最美工厂”评选活动,提升工作环境,使产业工人安居乐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同时,姜山镇进一步建立健全权益和服务“双保障”机制。依托镇社会治理中心和职工服务中心,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和劳动争议调解,实行律师每周一次坐堂服务制度。开展劳动保障专项监督,每年组织从事脏苦累险、有毒有害工种、劳动强度大的岗位一线产业工人和优秀技术工人免费体检和疗休养,积极发动企业组织职工参加医疗互助保障和甬宁保、工惠保等健康保险,大力开展示范职工食堂和宿舍评选,推动企业提升后勤保障服务,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姜山镇还重点关心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职工队伍状况,在姜山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打造了一个30平方米的小哥驿站,内设桌椅、空调、电视机、微波炉、Wi-Fi网络、移动电源等硬件设备,成为户外劳动者冬天取暖、夏天乘凉,累了能歇脚、渴了能饮水的服务站点。去年,姜山镇小哥驿站获评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站点”,成为姜山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品质生活新标地。